鸳鸯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北宋悼亡词双壁之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 https://auto.qingdaonews.com/content/2018-06/26/content_20140182.htm

提起悼亡词,人们很容易想到苏轼的《江城子·十年生死两茫茫》,苏轼悼念亡妻的《江城子》,堪称悼亡词的千古绝响。

除了苏轼的《江城子》,北宋另一悼亡词名篇,是与《江城子·十年生死两茫茫》并称“北宋悼亡词双壁”的《鹧鸪天·重过阊门万事非》。

该词是北宋词人贺铸为悼念亡妻而作,全词通篇语言凄婉,感情真挚,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亡妻的深切悼念,是世间少有的悼亡词佳作,接下来一起欣赏:

《鹧鸪天·重过阊门万事非》

宋·贺铸

重过阊门万事非,同来何事不同归?

梧桐半死清霜后,头白鸳鸯失伴飞。

原上草,露初晞,旧栖新垅两依依。

空床卧听南窗雨,谁复挑灯夜补衣?

该词创作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(公元年),作者一生转辗各地,担任地方低级官职,壮志难酬、郁郁不得志。闲居苏州期间,与他相濡以沫的妻子不幸病故。今故地重游,顿觉物是人非,想起故去的亡妻,无尽哀思涌上心头,故作此篇以寄哀思。

这是一首情真意切、语言凄美、哀怨动人的悼亡词,上片开头用赋的形式,直抒胸臆,写作者故地重游,想起昔日相濡以沫的亡妻,不禁悲从中来,于是便脱口而出,“同来何事不同归?”也即表达曾经与我同来的妻子,为什么不能与我同归呢?用反问的语句,表达最真挚、最强烈的情感。

“梧桐半死清霜后,头白鸳鸯失伴飞”两句,用半死的梧桐和失去伴侣的鸳鸯,比喻天命之年失去亡妻的凄苦悲凉和寂寞无助。“清霜”二字,用秋天霜打过的梧桐叶,比喻垂垂老矣的自己。“头白”二字寓意双关,一指与亡妻白头偕老的愿望,二指愿望成空,加之自己年届五十,已到了满头青丝变白发的年纪。两句形象的比喻,再次刻画了作者凄惶无助的孤独感和失落感。

“原上草,露初晞”一句,不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,而且用比兴的手法,如实地描写了亡妻坟前的景物,又借露水的易逝,哀叹亡妻生命的短暂。巧妙的用典——汉乐府丧歌《薤露》:“薤上露,何易晞!”用原草上的“露初晞”表明亡妻新死不久。同时“原草晞露”本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,此处用“原草晞露”引出下文的“新垅”,使词作不过于太突兀。

下片最后三句再用赋体,“旧栖新垅两依依”,因说“新垅”,顺势化用陶渊明的《归园田居五首》四中的“徘徊丘垅间,依依昔人居”的意境,进而引出“旧栖”。居所依旧,现实却天人永隔,实在令人伤感。

下文随机转入“旧栖”中长夜漫漫的相思,“空床卧听南窗雨,谁复挑灯夜补衣!”,长夜漫漫辗转难眠,妻子昔日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现。这两句既是全词抒情的高潮,又是感人至深的佳句。词人从平常生活中的细节入手,用传神的意象,来表现妻子贤惠、勤劳的品格,以及夫妻二人相濡以沫、一往情深的过往,读之令人哀婉凄绝、感慨万千。(图片源自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)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