鸳鸯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寓意吉祥的玉如意,前身竟是痒痒挠 [复制链接]

1#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正直纯洁的玉,往往与万事如意等吉祥寓意联系在一起,而如意自古就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,至今家喻户晓。那么如意是从何而来?又有怎样的用途?今天小生就带大家一探究竟吧!说到如意,你脑海里有没有出现一句经典台词:“如意,如意,按我心意,快快显灵。”我们这一代人对如意的最初印象,还是来源于动画片《葫芦兄弟》,动画里的蛇精就是用如意打败了葫芦娃,而这句台词正是蛇精在使用如意法宝时念的咒语,在那时我们的脑海中,如意真的是一件很厉害的宝物。其实,如意早在东汉就有了,柄端多为手指形,当时有句话是这样说的“手所不能至,搔之可如意”,所以这个物件就被称为“如意”,俗名“痒痒挠儿”。这种“挠痒痒”的工具,在南方叫做不求人,北方人则叫老头乐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如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,成为了帝王和达官贵人的手中之物,除了用它挠痒痒,如意还被赋予了权力和地位,可做指挥兵马、决策大事之用。到了唐代,制作的如意就更加讲究了。跟随时代的脚步迈入大唐盛世的如意,在那个万国来朝的辉煌时代,如意的造型蜕变成更为优美华丽的模样。如意开始逐渐演变,最终成为了专供人们欣赏把玩的艺术品。到了明、清朝时期,如意已经演变成为一种象征美好的吉祥艺术品。在宫廷,如意常被大臣当作贡物敬献给皇帝,它成为了皇帝为宫女晋升及选妃时的珍贵礼品,又或是会见友邦使者时的友好信物。而在民间,人们也会赠如意给出远门的亲人,表达万事如意的美好祝愿。可见,一件小小的如意已经成为了集宫廷礼仪、民间往来、陈设赏玩为一体的珍贵之物,在民间百姓甚至达官贵族心目中有着无法超越的地位。(青玉凤蝠如意,清)到了现代,许多历史上盛行的玉器饰品如玉带、扁方、香囊等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,但玉雕如意却流传至今并受到了当代人们的普遍喜爱。如意的性能也随之有了很大的转变,由实用、权力象征逐渐转为欣赏和佩戴,成为了雅俗共赏的饰品。现代玉雕将玉如意的造型简化,使其更为精巧并具观赏性,通常取如意头作为最主要的如意造型,方便人们随身佩戴。同时,关于如意与其他造型相结合的题材也逐渐多了起来,寓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,如与鸳鸯雕刻在一起,寓意鸳鸯如意,佳偶天成;与寿桃造型相结合,祝愿吉祥如意,健康长寿;与猴相结合,有着如意封侯,加官进爵的美好祝愿;再比如玉如意与平安锁相结合,象征万事如意,锁住平安。如意逐渐成为了人们佩戴或送礼的首要选择。除此之外,在中外文化交流中,如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因如意在英文中被翻译为“交好运”的意思,很多外国人被它吉祥的名字和精美的造型吸引,购买赠送给亲朋好友,为中外的文化交流和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不少贡献。小生有话说:人生最快乐的事,莫过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生活,但生活常态却是“不如意事常八九”,在沉闷单调的生活里,不如让一枚小小如意,给生活增添几分意趣。如果你也喜欢玉如意,不妨留言与小生一同讨论吧!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