鸳鸯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i宁德宁德这些与历史名人同名的路, [复制链接]

1#

宁小爱丨文字编撰

百度百科丨素材参考

网络丨图片来源

走在家乡宁德

每一条熟悉的路上

那些熟悉的街景

记录了自己与家乡共同成长

是否有想象过在不同的时空里

在不同的历史际遇里

或许某个历史名人

在这条相同的道路上行走、困惑

在这片土地上

在无法归类的自我里

找到自己、实现自己

他们的名字

被融合进家乡的灵魂

和家乡的道路里

今天就和小爱一起来看看

那些与历史名人同名的那些路

▲智己原创手绘

“文采非凡、刚正廉洁”

这里的一位名人薛令之

薛令之,号明月先生。是福建的第一位进士,年幼聪明好学且极具诗才,在开明盛世辅佐皇上,在朝廷官风不正时痛斥群奸,在宦途遭险时弃官隐居。

隐居后的他可以痛痛快快地抒发自己的踌躇大志,桃李春风一杯酒,碧海青天醉得有血有肉;轰轰烈烈地表达对世间的不满,热血难凉愤世嫉俗;更可以“浮云吹作雪,世味煮成茶”,归隐学习。这是一位历史名人的人格魅力给这一方土地最灵魂的传承。

宁德以薛令之命名的路有两条,一是以薛令之的号命名的“明月路”,二是“薛令之路”。

“理学匠心、真知灼见”

这里的一位名人陈普

陈普,字尚德,号惧斋,世称石堂先生,南宋著名教育家、理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,是“浑天仪”与“刻漏”的鼻祖,曾经的石堂村正因为有了陈普而闻名于世。

相传宋淳年间,朱熹路过此地,沉醉于这里的山水美色之中,宛若世外桃源,随即用墨笔在木匠刚刨好的梁上工整地:“紫阳诗谶石堂名彰千古”。笔墨入木三分不去,这座桥便有了“沉字桥”之名。

后来陈普与书友同游村边“沉字桥”,见桥亭横梁有上联而无下联,低头思索片刻,便对上:“玄帝位尊金厥寿永万年”。笔力遒劲,对仗工整。还做上一首诗:“一泓清水浸冰壶,水国涓涓月上初。影落寒潭清澈底,玉龙借戏夜明珠。”陈普没有想到,此举成就了他和朱熹的“千古唱和”,陈普由此声名远扬。

拥万物若携微毫,怀天下若捧一芥,陈普名传朝廷,但“我自不开花,免撩蜂与蝶”,潜心设馆倡学,在他的熏陶下不少门人领悟理学奥义,求取到真知灼见。

陈普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,就是用匠心精神专注于理学与理学的传授,虽志不仕元,但每一种坚持都化成真正的“真知灼见”。

“耿直敢言、为国为民”

这里的一位名人林聪

林聪,字季聪。林聪正统八年任刑科给事中,一上任便为宁德银矿劳动条件恶劣等问题鸣不平,此后便一直在针对各地仗义执言。一种固执到天性里的血性在他身上一览无余,在风声中伫立于正义之上,望人间疾苦心中柔软不已。

他也曾因风风火火的刚正不阿遭人嫉妒,他也曾面临奸人陷害,但没有人能够灭害一颗一生气贯长虹的心。

“文成艺术、武为英雄”

这里的一位名人戚继光

戚继光,字元敬。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,抗击倭寇十余年,写下许多著名兵书和诗文,在腥风血雨里阳春白雪,在快意江湖中自得其乐。国有将军震四方,万野厮杀听回响,“鸳鸯阵”的巧妙灵动与将军威风凛凛的指挥雄姿相辅相成,方圆沙场之内无往不胜,犯我中华者,春生秋杀。幼时家境贫寒却也是风流倜傥之辈,不拘不沉,歌于生生市野,玩于刀光剑影。

他不是普通的武人,是空前绝后的精彩之人。

“个性文学、超前思想”

这里的一位名人冯梦龙

冯梦龙,字犹龙。冯梦龙的作品强调个人情感与行为,他惊世骇俗的见解与对世道的理解在他所处的封建世代中绝世超前,有与文艺复兴契合的思想却没有与自己相融的时代。

在天地间孤独,在人世间寻求通俗,追求自然的真情,反对虚无的礼教和封建统治。“世人大多眼孔浅显,只见皮相,未见骨相”,一句警世之语仿佛洞见了他在临江的路边的百无聊赖,叹世事百态纷呈不如一语知己。

冯梦龙在崇祯年间任我市寿宁知县,上书陈述国家衰败的原因,清顺治三年春忧愤而死。他虽有官途大志,但不甘随波逐流,向死而生的的一种原始快乐横流直泄,艺术孤独难免。

或许思想家的生不逢时才能造就他们是“思想家”。

“海峡桥梁、护国栋梁”

这里的一位名人甘国宝

甘国宝,字继赵,号和庵,福建古田县二十六都(今屏南县小梨洋村)人。甘国宝虽生逢“康乾盛世”,但也遇多事之秋,他一生转战南北十个省份,屡立战功,深得乾隆帝赏识,视为心腹栋梁,曾多次召见、嘉勉、褒奖。

甘国宝两度出任台湾挂印总兵,因治台有方,注意搞好汉族与高山族之间的民族关系,深得军民爱戴,至今仍将其祀于忠烈祠中。他的一生辗转反侧四处奔波,老时已自觉足够,低头默语无愧江山。

宁德有两条国宝路,一在蕉城区,二在屏南县。

你还知道哪些与历史名人同名的路,欢迎在文末留言和小爱分享~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