鸳鸯

首页 » 常识 » 预防 » 小学必背古诗词汇总附注释上
TUhjnbcbe - 2022/6/22 17:23:00

P.S.标红诗句是千古名句,重点背诵。标红注释是高频词,重点掌握。

一年级(上)

咏鹅

骆宾王

鹅,鹅,鹅,曲项向天歌。

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,需要重点掌握,做归纳总结)

1)曲项:弯着脖子。

2)歌:长鸣。拨:划动。

2.翻译

“鹅!鹅!鹅!”面向蓝天,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。雪白的羽毛

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,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,就像船桨一样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咏物诗,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。

江南

汉乐府

江南可采莲,

莲叶何田田。

鱼戏莲叶间。

鱼戏莲叶东,

鱼戏莲叶西,

鱼戏莲叶南,

鱼戏莲叶北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田田:荷叶茂盛的样子。

2)可:在这里有“适宜”、“正好”的意思。

2.翻译

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,莲叶浮出水面,挨挨挤挤,重重叠叠,迎风

招展。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,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。一会儿在这

儿,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,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,还是在西边,还是在

南边,还是在北边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,歌唱了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愉快、欢乐的心情。

王维

远看山有色,近听水无声。

春去花还在,人来鸟不惊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色:颜色,也有景色之意。3)惊:吃惊,害怕。这里主要是受惊飞起的意思。

2.翻译

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,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。春天过去了,

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,人走近了,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题画诗,描绘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。

悯农(其二)

李绅

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

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禾:谷类植物的统称。

2)餐:一作“飧”。熟食的通称。

2.翻译

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,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。

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,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?

3.中心思想

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田里辛勤劳动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,教育

我们要尊重劳动者,珍惜粮食。

古朗月行(节选)

李白

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

又疑瑶台镜,飞在青云端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朗月行:乐府旧题。《乐府诗集》卷六五收录此题,列于《杂曲歌辞》。

2)呼作:称为。

3)白玉盘:白玉做的盘子。

4)疑:怀疑。

5)瑶台: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。

2.翻译

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,将它呼作白玉盘。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镜,飞到了

天上。

3.中心思想

这首诗写孩提时代对月亮稚气的认识,描绘月亮的美妙与神奇,宛若仙境般

的景象。

李峤

解落三秋叶,能开二月花。

过江千尺浪,入竹万竿斜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解:知道,懂得。2)三秋:秋季,一说指晚秋,农历九月。

3)二月:早春,农历二月,一说指春季。

4)过:经过。

5)斜(xié):倾斜,歪斜。

2.翻译

可以吹落秋天金*的树叶,可以催开春天美丽的鲜花。

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,吹进竹林能使万竿竹倾斜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咏物诗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、敬畏之情。

一年级(下)

春晓

孟浩然

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

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不觉晓:不知不觉天就亮了。

2)晓:早晨,天明,天刚亮的时候。

3)闻:听见。

4)啼鸟:鸟啼,鸟的啼叫声。

5)知多少:不知有多少。

6)知:不知,表示推想。

2.翻译

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,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。

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,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。

3.中心思想

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绚丽风景,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、珍惜春光的美好

心情。

赠汪伦

李白

李白乘舟将欲行,忽闻岸上踏歌声。

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汪伦:李白的朋友。

2)踏歌: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、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,可以

边走边唱。

3)桃花潭: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。《一统志》谓其深不可测。深千尺:

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,运用了夸张的手法。

4)不及:不如。

2.翻译

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,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。

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,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千古传颂的送别诗,表达了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。

静夜思

李白

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

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静夜思: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。

2)床:此诗中的“床”字,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。今传五种说法。

①指井台。②指井栏。③“窗”的通假字。④取本义,即坐卧的器具。⑤胡

床(即马扎,一种坐具)。

3)疑:好像。

4)举头:抬头。

2.翻译

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,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。我禁不住抬起头来,看

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,不由得低头沉思,想起远方的家乡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思乡诗,诗中勾勒了一幅月夜思乡图,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

念之情。

寻隐者不遇

贾岛

松下问童子,言师采药去。

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寻:寻访。

2)隐者:隐士,隐居在山林中的人。

3)不遇:没有遇到,没有见到。

4)童子:没有成年的人,小孩。在这里是指“隐者”的弟子、学生。言:回

答,说。

5)云深:指山上的云雾。

6)处:行踪,所在。

2.翻译

苍松下,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;他说,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。

他还对我说,就在这座大山里,可山中云雾缭绕,不知他行踪。

3.中心思想

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和童子的问答,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和诗人对他的

仰慕之情。

池上

白居易

小娃撑小艇,偷采白莲回。

不解藏踪迹,浮萍一道开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小娃:男孩儿或女孩儿。

2)艇:船。

3)白莲:白色的莲花。

4)踪迹: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。

5)浮萍:水生植物,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,叶下面有须根,夏季开白花。

2.翻译

一个小孩撑着小船,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。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,水面的

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。

3.中心思想

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,表达了诗人对小主人公富有童真童

趣的喜爱之情。

小池

杨万里

?眼无声惜细流,树荫照水爱晴柔。

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?眼:?水的出口。

2)惜:吝惜。

3)照水:映在水里。

4)晴柔:晴天里柔和的风光。

5)尖尖角: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。

6)上头:上面,顶端。为了押韵,“头”不读轻声。

2.翻译

?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,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

柔。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,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

上头。

3.中心思想

这首诗小巧、精致,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,生机盎然,表现了诗人对大

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。

画鸡

唐寅

头上红冠不用裁,满身雪白走将来。

平生不敢轻言语,一叫千门万户开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裁:裁剪,这里是制作的意思。

2)将:助词,用在动词和来、去等表示趋向的补语之间。

3)平生:平素,平常。

4)轻:随便,轻易。

5)言语:这里指啼鸣,喻指说话,发表意见。

6)一:一旦。

7)千门万户:指众多的人家。

2.翻译

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,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。

它平生不敢轻易鸣叫,它叫的时候,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题画诗,描绘了公鸡的威武,写出了它的高洁,同时也表现了诗人

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情怀。

二年级(上)

梅花

王安石

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。

遥知不是雪,为有暗香来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凌寒:冒着严寒。

2)遥:远远地。知:知道。

3)为(wèi):因为。

4)暗香:指梅花的幽香。

2.翻译

那墙角的几枝梅花,冒着严寒独自盛开。

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?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咏物诗,诗人通过写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质,抒发了诗人对梅花

的喜爱、赞美之情。

小儿垂钓

胡令能

蓬头稚子学垂纶,侧坐莓苔草映身。

路人借问遥招手,怕得鱼惊不应人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蓬头:形容小孩可爱。

2)稚子:年龄小的、懵懂的孩子。

3)垂纶(lún):钓鱼。纶,钓鱼用的丝线。

4)莓(méi):一种野草。

5)苔:苔藓植物。

6)映:遮映。

7)借问:向人打听问路。

8)应(yìng):回应,答应,理睬。

2.翻译

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,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。

遇到有人问路,他老远就招着小手,因为不敢大声应答,唯恐鱼儿被吓跑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,描绘了一个小孩专注认真钓鱼的情景,表

达了诗人对儿童垂钓的喜爱之情。

登鹳雀楼

王之涣

白日依山尽,*河入海流。

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鹳雀楼:古名鹳鹊楼,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,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

古蒲州城外西南的*河岸边。

2)白日:太阳。

3)依:依傍。

4)尽:消失。

5)欲:想要。

6)穷:尽,使达到极点。

7)千里目:眼界宽阔。

8)更:再。

2.翻译

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,*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。

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,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。

3.中心思想

这首诗描写了登高望远的情景,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。

望庐山瀑布

李白

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

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香炉:指香炉峰。

2)紫烟:指日光透过云雾,远望如紫色的烟云。

3)遥看:从远处看。

4)挂:悬挂。

5)川:河流,这里指瀑布。

6)直:笔直。

7)三千尺:形容山高。这里是夸张的说法,不是实指。

8)疑:怀疑。

9)银河: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。

10)九天:极言天高。

2.翻译

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,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。

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,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写景诗,诗人描写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,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山

河的情感。

江雪

柳宗元

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

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绝:无,没有。

2)万径:虚指,指千万条路。

3)人踪:人的脚印。

4)孤:孤零零。

5)蓑笠(suōlì):蓑衣和斗笠。

6)独:独自。

2.翻译

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,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。

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,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。

3.中心思想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,表达了诗人虽处境孤独,但仍傲岸不屈

的性格。

夜宿山寺

李白

危楼高百尺,手可摘星辰。

不敢高声语,恐惊天上人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宿:住,过夜。

2)危楼:高楼,这里指山顶的寺庙。

3)危:高。

4)百尺:虚指,不是实数,这里形容楼很高。

5)星辰:天上的星星统称。

6)语:说话。

7)恐:唯恐,害怕。

8)惊:惊动。

2.翻译

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,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,人在楼上好像伸手就可以摘

下天上的星星。站在这里,我不敢大声说话,唯恐(害怕)惊动天上的神仙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写景诗,描绘了山寺的高耸,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

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。

敕勒歌

北朝民歌

敕勒川,阴山下,

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

天苍苍,野茫茫,

风吹草低见牛羊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川:平川、平原。

2)阴山: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。

3)穹庐(

qiónglú):用毡布搭成的帐篷,即蒙古包。

4)笼盖四野(yǎ):笼盖草原的四面八方。

5)苍苍:青色。苍,青,天苍苍,天蓝蓝的。

6)茫茫:辽阔无边的样子。

7)见(xiàn):同“现”,显露。

2.翻译

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。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,笼盖着整个原野。

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,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。一阵风吹过,牧草低伏,露出

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。

3.中心思想

这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,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

活的豪情。

二年级(下)

村居

高鼎

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
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村居:住在农村。

2)拂堤杨柳:杨柳枝条很长,垂下来,微微摆动,像是在抚摸堤岸。

3)醉:迷醉,陶醉。

4)春烟:春天水泽、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。

5)散学:放学。

6)纸鸢:风筝。鸢,老鹰。

2.翻译

农历二月,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,*莺飞来飞去。杨柳披着长

长的绿枝条,随风摆动,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。

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,如同烟雾般凝集着。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

的景色中。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,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。

3.中心思想

这首诗描写了一群活泼的儿童放风筝的动人画面,整首诗洋溢着欢声笑语

的氛围,充满了生机与活力。

咏柳

贺知章

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

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碧玉:碧绿色的玉。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。2)妆:装饰,打扮。

3)一树:满树。

4)绦(tāo):用丝编成的绳带。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。

5)裁:裁剪。

6)似:如同,好像。

2.翻译

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,轻柔的柳枝垂下来,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

色丝带。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?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

春风,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咏物诗,通过歌咏柳树,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、赞美之情。

赋得古原草送别(节选)

白居易

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

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离离:青草茂盛的样子。

2)枯:枯萎。

3)荣:茂盛。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,枯萎一次。

4)远芳:草香远播。芳,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。

5)侵:侵占,长满。

6)晴翠:草原明丽翠绿。

7)王孙:本指贵族后代,此指远方的友人。

8)萋萋: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。

2.翻译

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,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荣。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,

春风一吹它又遍地滋生。远处的春草侵占了古道,阳光下的绿色连着荒城。

我又在这里送友人远去,萋萋芳草尽是离别之情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曲野草颂,更是一首生命的颂歌。写出了野草旺盛的生命力,表达了

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。

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

杨万里

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

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毕竟:到底,言外有名不虚传的意味。

2)四时:春夏秋冬四个季节。

3)同:相同。

4)接天:像与天空相接。

5)无穷碧:因莲叶面积很广,似与天相接,故呈现无边无际的碧绿。

6)别样红:红得特别出色。别样,宋代俗语,特别,不一样。2.翻译

六月里的西子湖啊,到底特殊,秀丽的风光和其他时节迥然不同。碧绿的莲

叶连接天际,浩渺无尽,红日与荷花相映,色彩分外鲜艳娇红。

3.中心思想

这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,传达出诗人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

情。

绝句

杜甫

两个*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

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*鹂:*莺,鸣声悦耳。

2)白鹭:鹭鸶,羽毛纯白,能高飞。

3)窗含:谓由窗往外望西岭,好似嵌在窗框中,故曰窗含。

4)西岭:即成都西南的岷山,其雪常年不化,故云千秋雪。这是想象之词。

5)东吴: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。成都水路通长江,故云东吴万里船。

2.翻译

两只*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,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。

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,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。

3.中心思想

这首诗描写了早春的景象,四句诗描绘了四幅画面,表达了诗人内心愉悦的

心情。

悯农(其一)

李绅

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

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悯:怜悯。这里有同情的意思。

2)粟:泛指谷类。

3)子:指粮食颗粒。

4)四海:指全国。

5)闲田:没有耕种的田。

6)犹:仍然。

2.翻译

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,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。

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,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。

3.中心思想

这首诗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悲惨生活,借此批判当时社会的不公平,表达了诗

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。

舟夜书所见

查慎行

月黑见渔灯,孤光一点萤。

微微风簇浪,散作满河星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舟夜书所见:夜晚在船上记下所看见的景象

2)书:记、写。

3)渔灯:渔船上的灯火。

4)孤光:孤零零的灯光。

5)萤:萤火虫,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。

6)风簇浪:风吹起了波浪。簇,聚集,簇拥。

2.翻译

漆黑之夜不见月亮,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,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,像

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。

微风阵阵,河水泛起层层波浪,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,河面好像撒落无数

的星星。

3.中心思想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河上夜景,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。

三年级(上)

所见

袁枚

牧童骑*牛,歌声振林樾。

意欲捕鸣蝉,忽然闭口立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牧童:放牧牛羊的小孩。这里是指放牛的娃娃。

2)*牛:牛的一种。

3)振:振荡;回荡。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。

4)林樾(yuè):指道旁成阴的树林。樾,树荫。

5)意欲:想要。

6)鸣蝉:鸣叫的知了。

7)闭口:闭上嘴巴,不发出声音的意思。

2.翻译

牧童骑在*牛背上,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。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

知了,就马上停止唱歌,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歌,诗中描绘了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,表达

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。

山行

杜牧

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生处有人家。

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山行:在山中行走。

2)远上:登上远处的。

3)寒山:深秋季节的山。

4)石径:石子铺成的小路

5)坐:因为。

6)枫林晚:傍晚时的枫树林。

7)霜叶: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。

8)于:比。

2.翻译

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,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

几户人家。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,霜染后枫叶那鲜艳

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秋景诗,既描绘了绚丽多彩的秋天景色,又赞美了枫叶高洁的品质,

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。

赠刘景文

苏轼
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

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*橘绿时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荷尽:荷花枯萎,残败凋谢。

2)擎:举,向上托。

3)雨盖:旧称雨伞,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。

4)菊残:菊花凋谢。

5)犹:仍然。

6)傲霜:不怕霜冻寒冷,坚强不屈。

7)君:原指古代君王,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,您。

8)须记:一定要记住。

9)橙*橘绿时:指橙子发*、橘子将*犹绿的时候,指农历秋末冬初。

2.翻译

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,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。

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,那就是在橙子金*、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

的时节啊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送给好友的勉励诗。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胸襟以及对朋友的鼓

励、支持。

夜书所见

叶绍翁

萧萧梧叶送寒声,江上秋风动客情。

知有儿童挑促织,夜深篱落一灯明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萧萧:风声。

2)客情:旅客思乡之情。

3)挑:用细长的东西拨动。

4)促织:俗称蟋蟀,有的地区又叫蛐蛐。

5)篱落:篱笆。

2.翻译

萧萧秋风吹动梧叶,送来阵阵寒意,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

家乡。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,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。

3.中心思想

这首诗是诗人旅居异乡触景生情写下的,抒发了诗人旅居在外的思乡之情。

望天门山

李白

天门中断楚江开,碧水东流至此回。

两岸青山相对出,孤帆一片日边来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中断: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。

2)楚江: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。

3)开:劈开,断开。

4)至此: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。

5)回:回漩,回转。

6)两岸青山: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。

7)出:突出,出现。

8)日边来: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,远远望去,仿佛来自日边。

2.翻译

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,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。

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,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山水诗,诗人描绘了长江波澜壮阔、天门山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,

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、赞美之情。

饮湖上初晴后雨

苏轼

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

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潋滟:水波荡漾、波光闪动的样子。

2)方好:正显得美。

3)空濛:细雨迷濛的样子。

4)亦:也。

5)奇:奇妙。

6)欲:可以;如果。

7)西子:即西施,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。8)总相宜:总是很合适,十分自然。

2.翻译

晴天,西湖水波荡漾,在阳光照耀下,光彩熠熠,美极了。下雨时,远

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,时隐时现,眼前一片迷茫,这朦胧的景色也是

非常漂亮的。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,那么淡妆也好,浓妆也

罢,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写景诗,诗人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出的独特魅力,表达了

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。

望洞庭

刘禹锡

湖光秋月两相和,潭面无风镜未磨。

遥望洞庭山水翠,白银盘里一青螺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湖光:湖面的波光。

2)两:指湖光和秋月。

3)和:和谐。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。

4)潭面:指湖面。

5)镜未磨: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、磨成。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,水

平如镜;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,隐约不清,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

糊。

6)山,指洞庭湖中的君山。

7)白银盘: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。

8)青螺: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。

2.翻译

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,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。

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,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山水诗,诗人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。表达了诗人对

大自然的热爱之情。

早发白帝城

李白

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

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发:启程。

2)一日还:一天就可以到达。

3)还:归;返回。

4)猿:猿猴。

5)啼:鸣、叫。

6)住:停息。

7)万重山:层层叠叠的山,形容有许多。

2.翻译

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,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。

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,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。

3.中心思想

这首诗描写了长江三峡水流湍急,轻舟飞驰的壮丽景象,抒发了诗人在流放

后,重获自由的轻松喜悦之情。

采莲曲

王昌龄

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脸两边开。

乱入池中看不见,闻歌始觉有人来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罗裙: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。

2)一色裁: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。

3)芙蓉:指荷花。

4)看不见: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,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。

2.翻译

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,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。

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,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

莲。

3.中心思想

这首诗犹如一幅优美的采莲图,诗中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欢

乐的场景。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。

三年级(下)

绝句

杜甫

迟日江山丽,春风花草香。

泥融飞燕子,沙暖睡鸳鸯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迟日:春天日渐长,所以说迟日。

2)泥融:这里指泥土滋润、湿润。

3)鸳鸯:一种水鸟,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。

2.翻译

江山沐浴着春光,多么秀丽,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。

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,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咏物诗,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暖花开、生机勃勃的景象,表达

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热爱之情。

惠崇春江晚景

苏轼

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。

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蒌蒿:草名。

2)芦芽:芦苇的幼芽,可食用。

3)河豚:鱼的一种。

4)上:指逆江而上。

2.翻译

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,鸭子在水中游戏,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

回暖。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,芦笋也开始抽芽,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

上,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题画诗,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、欣欣向荣的景象,抒发

了诗人对江南早春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。

三衢道中

曾几

梅子*时日日晴,小溪泛尽却山行。

绿阴不减来时路,添得*鹂四五声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三衢(qú)道中: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。

2)梅子*时:指五月,梅子成熟的季节。

3)小溪泛尽: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。小溪,小河沟。泛,乘船。尽,

尽头。

4)却山行:再走山间小路。却,再的意思。

5)绿阴:苍绿的树阴。阴,树阴。

6)不减:并没有少多少,差不多。

7)*鹂(lí):*莺。

2.翻译

梅子*透了的时候,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,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,走

到了小溪的尽头,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。山路上苍翠的树,与来的时候

一样浓密,深林丛中传来几声*鹂的欢鸣声,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写景诗,诗人描写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,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

情。

忆江南

白居易

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

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

能不忆江南?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谙(ān):熟悉。

2)江花:江边的花朵。

3)红胜火:颜色鲜红胜过火焰。

4)绿如蓝:绿得比蓝还要绿。如,用法犹“于”,有胜过的意思。蓝,

蓝草,其叶可制青绿染料。

2.翻译

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,风景久已熟悉。春天到来时,太阳从江面升起,

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,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。怎能叫人不怀念

江南?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写景诗,诗人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

的赞美之情。

元日

王安石

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

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元日:农历正月初一,即春节。

2)爆竹: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。用来驱*避邪,后来演

成放鞭炮。

3)一岁除:一年已尽。除,逝去。

4)屠苏:指屠苏酒。

5)千门万户:形容门户众多,人口稠密。

6)曈曈: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。

7)桃:桃符。

2.翻译

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,旧的一年已经过去;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,人

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。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,他们都忙

着把旧的桃符取下,换上新的桃符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描写传统节日的诗,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派热闹、欢乐喜庆的新春

景象,抒发了诗人对革新变法的坚定信念。

清明

杜牧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*。

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清明:二十四节气之一。

2)纷纷:形容多。

3)欲断*:形容伤感极深,好像灵*要与身体分开一样。断*:神情凄

迷,烦闷不乐。4)借问:请问。

5)杏花村:杏花深处的村庄。

2.翻译

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,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*。

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?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。

3.中心思想

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,抒发了诗人内心孤独,思念亲人的情感。

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

王维

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
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九月九日:即重阳节。

2)忆:想念。

3)异乡:他乡、外乡。

4)为异客:作他乡的客人。

5)佳节:美好的节日。

6)登高: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。

7)茱萸(zhūyú):一种植物,即茱萸。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

可以避灾克邪。

2.翻译

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,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。

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,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思乡诗,诗人描写了重阳节自己身在异乡内心孤独、寂寞的情感,

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。

滁州西涧

韦应物

独怜幽草涧边生,上有*鹂深树鸣。

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渡无人舟自横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独怜:唯独喜欢。

2)幽草:幽谷里的小草。

3)深树:枝叶茂密的树。

4)春潮:春天的潮汐。

5)野渡:郊野的渡口。

6)横:指随意漂浮。

2.翻译

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,*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。

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,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。

3.中心思想这是一首写景诗,诗人描写了春游滁州西涧赏景的画面,表达了诗人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感。

大林寺桃花

白居易

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

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。

1.注释(标红为高频词)

1)人间: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。

2)芳菲:盛开的花,亦可泛指花,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。

3)尽:指花凋谢了。

4)山寺:指大林寺。

5)始:才;刚刚。

6)长恨:常常惋惜。

7)春归:春天回去了。

8)觅:寻找。

9)不知:岂料,想不到。

10)转:反。

11)此中:这深山的寺庙里。

2.翻译

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,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。

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,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。

3.中心思想

这是一首写景诗,诗人描写了春天大林寺的景色,传达出诗人欣喜的心情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
1
查看完整版本: 小学必背古诗词汇总附注释上